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走近楚雄彝族民间文艺_散文精选_心情随笔

走近楚雄彝族民间文艺_散文精选_心情随笔
# b9 {- n7 q# x- c% y7 g! Y  云南楚雄彝族民间文艺主要包括小三弦、四弦、笛子演奏及彝族民歌演唱和彝族民间舞蹈等类型。# z4 N* L) A! [" K3 A# K% T) y% u
  小三弦是彝族古老的乐器之一,常用马樱花木或刺梧桐木制做,弦筒直径15~20厘米、弦杆长50~70厘米。弦筒正口蒙以绵羊皮,筒后敞口。弦杆顶端呈卷书状后弯,两侧设三个线轴。弦杆正面为按弦指板,弦丝由瘦山羊小肠制作而成。弹奏用坐姿、站姿均可。弹奏时,将背带挂于颈项,弦杆斜横于腹前,弦筒置于右胯部;左手扶弦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甲和指尖部位按弦取高低音;右手食指上两节套弹拨器触弦发音,弹拨器酷似空心的小陀螺,主要木制或骨制,黄牛角尖制成的最佳。左手技巧有滑音、打音、揉音等,右手技巧有弹、拨、滚、扫等,音色圆润、丰满、浑厚、柔和、清脆,音域较宽,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彝族人民喜爱和常用的弹拨乐器。
5 _* a: i" x% N' }  Q6 P+ z, W  四弦形制由共鸣箱、弦杆、弦轴、缚弦和弦码等部分组成,弦身全长约75厘米。共鸣箱为扁八边形,面径35~45厘米,厚约5~8厘米,多用桤木、松木或红椿木制作,面、背板均用刺梧桐木或樱木薄板制成,厚约0.5厘米;弦杆头雕刻成龙头、如意头等,弦杆头下左右各置2个弦轴,弦杆正面设有9个~11个竹或木制品柱和品纪;面板下方置竹或木制缚弦,有四条弦线,均使用丝弦。四弦的装饰比较讲究,多在面板上绘画或雕刻富有民族风格的动植物图案花纹,布局协调,色彩斑斓。四弦的弹奏法类似于小三弦,左手抚弦杆上下移动作滑、推、拉、揉等,右手拇指和食指夹拨片弹弦发音,有弹跳、扫弦、打音、勾弹音等。四弦音色优美纯净,柔和清脆,节奏感强,适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也是彝族人民常用的自娱性弹弦乐器。
3 Q/ H. x3 J; R: |) x  横笛为传统的笛子,竹制,共有9个孔,包括1个吹孔,1个膜孔,6个按音孔,1个附孔。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柱的震动而发音,须气(功)、指(法)、舌(头)三者密切配合,缺一不可。传统的笛膜采集竹子内壁半透明纸状物,有老嫩之分,老膜发音低沉,嫩膜脆亮。音阶由低沉到尖细,音色清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8 L& ~* Z+ l3 B" C+ i
  彝族人有“弦子一响,脚板就痒;笛子一吹,山歌就飞”之说。
: A5 \: g3 q# x1 h. U/ r  彝族民歌(俗称调子)是彝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在长期艰苦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用歌声来唱出心中的豪迈,用歌声来踏平生活中的磨难与坎坷,可以说是当地彝族人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民歌伴随着当地彝族人民生产劳动的众多方面,极大地调节和带动了其劳动时的身心状态和情感体验。彝族民间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流行于五街一带的彝族民歌有比较固定的曲调,每种曲调在歌首或歌尾大都有词义不明的衬词,如《青棚调》《阿苏找调》《哭丧歌》《哭嫁歌》等,风情浓郁,特色鲜明。: k* p  r9 t6 @  ^
  《青棚调》是送嫁迎娶、添子生女、乔迁入宅时对唱的调子,是叙事长诗,因彝族办喜事的人家要搭建青棚而得名。内容主要是彝族先民对开天辟地、开世创物、天文地理、旱灾洪水、人类起源繁衍、生产劳动的故事,有比较固定的曲调和唱词,是诗、歌、舞、乐的融合体,极富浪漫主义情调。! @  |  Q! B0 c8 T
  “阿苏找调”包括山歌、牧歌、情歌、过山调、认亲调、迎亲调、栽秧调、薅秧调等等,不一而足。有比较固定的曲调,歌词除了一些带礼仪性的词句外,大都是临时即兴填词,或触景生情,或直抒胸臆,或用物喻人,或借古说今,随意发挥,脱口而出,质朴清新。“阿苏找调”演唱形式灵活,内容广博,不受时空限制,山野村寨,婚丧喜庆均能演唱。曲调或舒缓柔和,或雄浑高亢,或舒展奔放,或疾徐抑扬,音域宽广,节奏自由,风格多样,适应性强。唱“阿苏找调”,多用装饰音或自由延长音,时而如野马脱缰驰骋高原野际,时而像惠风和畅飘过山峰河谷,时而似雎鸟缠绵密林溪涧,余音缭绕,三月不知肉味。' s# Z( @2 F$ K/ c1 r# j( U
  《哭丧歌》即老人去世后在祭奠活动中毕摩(音bēimō,类似于汉族的道师)、婀叵(ēpǒ)、叵(chǎipǒ)和摸(ēimō)吟咏哼唱的祭词和唱词。哭丧歌的内容一般是子女或代表子女向死者哭诉生离死别的伤感之情,缅怀死者生前的恩德,表达儿女对父母恩情的感念以及痛失亲人的悲伤。有训世的,也有讲古的。男人唱的重词不重曲,女人唱的词曲皆重,每种曲调收尾都有词义不明的衬词,大部分旋律低沉、哀怨、感伤。《哭丧歌》是彝族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形象表达,是彝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现实的教育意义。
' F7 [) F% B$ x* ~; x1 {7 G$ g  《诗经•大序》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舞蹈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在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行于五街彝族民间的舞蹈(俗称“跳歌”)主要有攒歌、泼歌、跳脚,是生产和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具有原始、古朴、自然的美。. Q7 {6 W# P" ]3 Y  W% p
  攒歌是彝族办喜事时围绕着喜神牌位唱青棚调时跳的歌,具有舒缓、柔和、回环往复、进三步退两步的特点;泼歌蹈而不舞,上前走动的同时,要往左或往右翻转90°、180°或360°,有时脚尖点地,膝盖闪动,可急可缓,老少咸宜;跳脚即左脚舞,通常携手搭肩而舞,其特点是舞步刚劲有力、节奏明快,比较适宜青年人跳。& h1 w, N. |+ Q
  在民间有彝人“会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的说法。在这些民歌舞蹈中,保留了大量原始歌舞的成分,散发着浓郁的原生态气息,体现着和谐、浪漫的韵律美,值得继承和发扬。
. I2 \/ G7 X/ v  随机推荐:wwwtaobao 淘宝券怎么领 淘宝怎么领优惠券 天猫淘宝网 优惠卷网站
9 ~1 f7 G. o& v. \0 S" J相关的主题文章:
+ y! U9 y" L$ J; b, e$ {9 ?- j0 Z
* O) o$ v2 x7 |6 L' D) L) R  $ a; n! V3 O! `- x2 L, H2 E  G  Y
   http://www.tongloumeng.com/home/space.php?uid=645207&do=blog&id=713711/ q- _8 ^% C9 O
  
+ ^; h+ B8 z3 {6 x5 p   http://xn--um-mw2d1rese37uzpc.ctfda.com/viewthread.php?tid=1021663&extra=) }9 g3 y9 k0 H5 Q
  ' Z. M9 M4 |* Z
   http://xn--m-xina6050dzfjphb247i.guanyo.com/viewthread.php?tid=1189303&extra=
( i, g) O9 H+ l) U8 I0 b  
9 r+ C! X: S; m' g/ \* b- `   http://xn--xnonqu75bcvap11j-ug6i.kwankae.com/viewthread.php?tid=270713&extra=" z9 O3 ~* d$ u' D) ^
  3 j' ~9 Z, k$ D& u8 r
   http://xn--xnum-mw2d1rese37uzpc-4np77ew018b.guanyo.com/viewthread.php?tid=1173754&extra=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